“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结膜下出血”(结膜下出血是结膜的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表现为眼白处血红色或暗红色,无特殊不适,不影响视力。治疗上无需药物治疗,主张热敷,避免揉眼,一至二周可自行吸收。)

  而对于“眼底出血”,是眼科临床中一个常见的病症,也是一个可影响我们视力且相对严重的疾病,而我们大多患者朋友并不了解“眼底出血”,因此写下这份简要的科普小文,以帮助患友们了解有关的“眼底出血”的一些基本医学知识。

  要认识“眼底出血”,我们先看看“眼底”在哪?那就先从眼球的解剖结构开始吧。

  我们先看看眼睛部分的正面的外眼观,如图1所示,在我们眼球的正面的外观呈白色部分为“巩膜”,其表面还有一层半透明的带有血管的组织结构称为“球 结膜”,前面提到的“结膜下出血”就是指眼球的白色部分出血,即“球结膜下出血”(图2,图3)。

  


  而真正的“眼底出血”中的“眼底”是在眼球的哪个位置呢? 我们来看一个眼球的侧面的切面图帮助大家理解一下“眼底”的位置(图 4)。

  


  “眼底”是一个广义且通俗的概念,主要是指眼球后部的内表面的组织, 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我们现在知道了“眼底”在眼球的什么部位了,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眼底 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底出血”在临床上主要是指“视网膜出血”,严重时可合并玻璃体出血。 它并非是单一的病症,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导致了视网膜上的血管异常或新生血管从而产生出血。它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轻症或早期患者也可以没有自觉症状。眼底出血往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常见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导致的眼底出血。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不同的病理损害,除了表现视网膜出血外,还可合并视网膜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病变。

  由于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视力及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黄斑病变(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萎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萎缩、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失明。那么,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对于此病症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